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環境

氣候變化:COP26 必須發揮作用的九大誘因

  • 03 十一月 2021 (5 分鐘閱讀)

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採取行動的緊迫性急劇增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就全球變暖的速度、程度及影響傳達了明確的訊息。該報告匯集了 200 多位作者的專業知識,認為「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的結論已非常「明確」,並指出全球變暖的程度已超乎人們想像。

此研究結果構成了今年在格拉斯哥舉行的 COP26 氣候變化會議的背景,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導人正在開會討論如何實現《巴黎協定》之目標,即令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之幅度不超過 2°C,在理想情況下,不超過1.5°C。依據 IPCC 的說法,該目標仍可實現,儘管只是剛好。1

我們需要加大努力,加快應對氣候變化之挑戰的步伐。我們需要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使全球能源部門從化石燃料轉向更環保的可再生替代品。否則,全球經濟和未來繁榮皆會處於風險之中。 

以下是 COP26 需要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力挽狂瀾的九個原因。  

氣候危機正在升級

1. 根據聯合國氣象機構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報告,2020 年儘管全球都在封鎖,但當年二氧化碳濃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 149%——全球自工業化開始大規模依賴化石燃料。研究發現,所有主要的溫室氣體——甲烷、一氧化二氮及二氧化碳——在 2020 年的增加速度均快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並且此現象已蔓延到 2021 年2

2. 地球超載日指每年人類對生態資源的需求超過地球12個月內可以再生的能源的日期。不僅2020年。隨著氣候危機的升級,該日期一直在提前——今年為7月29日(星期四)。自該日起,在當年剩餘的時間裏,地球將基本處於赤字狀態,即自然資源之消耗超過產出。3

我們做得還不夠

3. 國際能源署 (IEA) 呼籲加快能源轉型進程,因為其預測按當前形勢,到 2100 年升溫幅度將達到 2.1°C。根據其最新報告《世界能源展望》,各國目前承諾之減排量僅佔到 2030 年所需減排量的 20%,讓 2050 年實現淨零目標希望渺茫。4

4. 世界資源研究所系統變革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強調,在包括能源、重工業、農業、運輸、金融和科技在內的約 40 個行業中,沒有一個行業的減排速度足以將變暖幅度控制在 1.5 °C。5

全球 GDP 將受到氣候變化之衝擊

5. 由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組成的綠色金融網絡 (NGFS) 估計,如果我們實現淨零目標,2050 年到 2100 年全球 GDP 或將減少約 2%。但該機構亦預計,「延遲轉型」之損失或會明顯增加——到 2050 年令 GDP 減少約 5%,到 2100 年會降到 2.5% 左右。6

6. 若氣候變化持續,NGFS 預測到 2050 年損失將超過全球 GDP 的 6%。而經合組織預計到 2100 年,總損失將佔 GDP 的 10% - 1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的預測最悲觀,損失約為 25%。7

世界需要多支出、多投資

7. 疫情期間用作支援經濟的 16 萬億美元全球政府支出中,只有 2% 用於清潔能源轉型。依據國際能源署的說法,這「遠遠達不到實現國際氣候目標所需之水平」。國際能源署預測,根據政府目前的復甦支出計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 2023 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並會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持續攀升。它建議全球在清潔能源措施上的支出應達到 1 萬億美元,並表示要實現淨零目標,未來 10 年每年需要高達 4 萬億美元的投資才能縮小差距。8

8. 普林斯頓大學估計,到 2030 年,美國需要投資 2.5 萬億美元(佔 GDP 的 11%)才能令到 2050 年實現淨零之目標成為現實。歐盟委員會預測,未來十年投入高達 3.5 萬億歐元(佔 GDP 的 25%),而清華大學預測,中國的計劃會在未來四年內耗資 138 萬億人民幣(約合 21.6 萬億美元),佔 GDP 的 122%。9

9. 研究人員表示,氣候危機的真正代價可能比想像的高昂許多。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專家的研究表明,每噸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損失超過3000美元,大致相當於一趟倫敦往返紐約的航班。作者表示,他們的研究中有「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火災、洪水、乾旱和氣候危機帶來的經濟影響和其他影響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短暫。美國和歐洲目前的碳定價制度使每噸排放的成本不足 100 美元。10

安盛投資管理核心業務投資總監 Chris Iggo 在審視現狀時表示:「世界上絕大多數企業尚未參與到《巴黎協定》的動議中來。為有機會限制全球氣溫的上升,投資者需要動員資金,支援向淨零過渡。

投資於新技術、投資於轉型領導者以及為實現氣候目標與企業展開更深入的合作,都是淨零碳投資的核心。我們眼前有一條路,可以通往更加繁榮和永續的未來,但投資者和政府現在需要更加大膽,才能確保我們正走在這條路上。

 

  • U2l4dGggQXNzZXNzbWVudCBSZXBvcnQgKGlwY2MuY2gp
  • V01PIEdyZWVuaG91c2UgR2FzIEJ1bGxldGluIChHSEcgQnVsbGV0aW4pIC0gTm8uMTcgfCBFLUxpYnJhcnkgLyDigJhObyB0aW1lIHRvIGxvc2XigJkgY3VyYmluZyBncmVlbmhvdXNlIGdhc2VzOiBXTU8gfCB8IFVOIE5ld3M=
  • RWFydGggT3ZlcnNob290IERheTogSG93IGludmVzdG9ycyBjYW4gaGVscCBtb3ZlIHRoZSBkYXRlIHwgQVhBIElNIENvcnBvcmF0ZSAoYXhhLWltLmNvbSk=
  • V29ybGQgRW5lcmd5IE91dGxvb2sgMjAyMSDigJMgQW5hbHlzaXMgLSBJRUE=
  • U3RhdGUgb2YgQ2xpbWF0ZSBBY3Rpb24gMjAyMTogU3lzdGVtcyBUcmFuc2Zvcm1hdGlvbnMgUmVxdWlyZWQgdG8gTGltaXQgR2xvYmFsIFdhcm1pbmcgdG8gMS41wrBDIHwgV29ybGQgUmVzb3VyY2VzIEluc3RpdHV0ZSAod3JpLm9yZykgLyBXb3JsZCBpcyBmYWlsaW5nIHRvIG1ha2UgY2hhbmdlcyBuZWVkZWQgdG8gYXZvaWQgY2xpbWF0ZSBicmVha2Rvd24sIHJlcG9ydCBmaW5kcyB8IENsaW1hdGUgY3Jpc2lzIHwgVGhlIEd1YXJkaWFu
  • TkdGUyAvIEFYQSBJTSBUaGUgY29zdCBvZiBjbGltYXRlIGNoYW5nZTogQWN0aW9uIHZlcnN1cyBpbmFjdGlvbiB8IEFYQSBJTSBDb3Jwb3JhdGUgKGF4YS1pbS5jb20p
  • TkdGUyAvIElNRiAvIEFYQSBJTSBTZXB0ZW1iZXIgMjAyMQ==
  • SW50ZXJuYXRpb25hbCBBZ2VuY3kgQXNzb2NpYXRpb24gLyBDYXJib24gZW1pc3Npb25zIGNvdWxkIGhpdCByZWNvcmQgbGV2ZWxzIGluIDIwMjMsIElFQSBzYXlzIHwgVGhlSGlsbA==
  • RXVyb3BlYW4gQ29tbWlzc2lvbiwgUHJpbmNldG9uIFVuaXZlcnNpdHksIFRzaW5naHVhIFVuaXZlcnNpdHkgYW5kIEFYQSBJTSBSZXNlYXJjaCwgU2VwdGVtYmVyIDIwMjE=
  • Q2xpbWF0ZSBpbXBhY3Qgb2YgYSB0cmFuc2F0bGFudGljIGZsaWdodCBjb3VsZCBjb3N0IGdsb2JhbCBlY29ub215ICQzLDAwMCB8IEFpcmxpbmUgZW1pc3Npb25zIHwgVGhlIEd1YXJkaWFuIC8gQ2FtYnJpZGdlIFVuaXZlcnNpdHksIFVuaXZlcnNpdHkgQ29sbGVnZSBMb25kb24gYW5kIEltcGVyaWFsIENvbGxlZ2UgTG9uZG9u

相關文章

環境

投資者怎樣參與可持續旅遊和交通的發展

環境

綠色、社會和可持續債券問答:社會影響力投資及其他

  • by Johann Plé, Edgar Mehrabyan
  • 07 六月 2023 (5 分鐘閱讀)
環境

明確邁向淨零

  • by AXA Investment Managers
  • 22 十二月 2022 (5 分鐘閱讀)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