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年度展望

2026 年展望:核心投資啟示

重點

貨幣政策與全球經濟可望持續支撐市場
在股票方面,我們偏好美國與新興市場的顛覆性科技,同時看好歐洲因策略自主政策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在固定收益方面,我們偏好靈活的絕對報酬策略
氣候和淨零排放仍然受投資者關注,我們預計2026年的重點將集中在綠色債券、脫碳以及氣候和自然解決方案上。

全球經濟在 2025 年展現出非凡的韌性,但全年主導性議題之一——美國關稅政策的實際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 2025 年全球成長預測自 7 月的 3.0% 上調至 3.2%,並維持 2026 年 3.1% 的預測。1

從市場角度觀察,人工智慧投資支出將持續推動美國 GDP 與科技股表現。2026 年,隨著各國央行持續放鬆貨幣政策,債券市場可望受惠。整體而言,全球經濟的韌性與寬鬆的貨幣環境將有助緩解財政疑慮,對信用市場而言是正面訊號。

  • {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5/10/14/global-economic-outlook-shows-modest-change-amid-policy-shifts-and-complex-forces;IMF - Global Economic Outlook Shows Modest Change Amid Policy Shifts and Complex Forces}

核心投資情境

儘管存在風險,人工智慧驅動的成長仍具韌性

美國經濟依舊展現強勁彈性。人工智慧支出、股市財富效應以及由降息預期帶動的寬鬆信貸環境共同支撐經濟成長。人工智慧被視為主要的變革力量,因其有望快速提升生產力、顛覆傳統商業模式、優化價值鏈,並推動醫療、農業等領域的重大進展。為此,大量資金正湧入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與價值鏈,包括資料中心、雲端運算及能源供應等領域。人工智慧龍頭股上漲產生了財富效應,進一步支撐消費與投資,使美國即使在國際貿易與政策不確定性下,仍能維持其經濟領導地位。

操作策略 - 美國與新興市場的顛覆性科技

理由: 人工智慧浪潮具潛力徹底重塑企業運作及就業結構,同時為全球經濟帶來創新且具實際效益的新產品與服務。隨著更強大的應用不斷出現,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價值鏈與應用層的投資機會將持續湧現。此技術的潛在價值尚未完全實現,未來有望支撐資本支出並創造高報酬投資機會。

歐洲:力求迎頭趕上

歐洲正面臨貿易、地緣政治及競爭力的多重挑戰。好消息是,這些問題已被廣泛認知,例如 由德拉吉於2024年主導完成的《歐盟競爭力的未來》報告亦提及相關內容。歐洲迫切需要加強國防支出、推動綠色轉型並增加科技投資,以因應與美國關係的變化。一些正向因素正在逐步形成——近期的經濟成長展現韌性,歐洲央行預期將維持低利率甚至進一步降息,而德國的財政政策亦有望推動整體歐元區的成長。 儘管財政問題、資本市場分散及國內政治因素可能拖慢進程,歐盟 2026 年預期會於經濟政策改善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操作策略 - 歐洲股票

理由: 與實現更高經濟自主性相關的戰略重點領域,將在 2026 年支撐歐洲股票的投資機會。歐洲在國防、數位基礎建設及綠色科技領域的支出已被列為優先計劃,並預期將獲得各成員國及歐盟層級的長期支持。這些投資將帶來連鎖效應。考量目前歐洲股市評價低於美國及日本,我們認為歐洲股票蘊含明確且具吸引力的潛在價值。

債券市場 – 聚焦信用債 

2025 年,固定收益市場報酬表現良好,目前的殖利率水準顯示,在未出現重大利率或信用衝擊的情況下,未來以收益為基礎的報酬可望維持正向。我們的核心觀點是利率將於 2026 年進一步下降,從而支撐整體債券市場表現。然而,部分風險因素仍可能導致固定收益市場的週期性波動。高水平公共借貸可能對部分政府債券市場造成壓力;美國通脹可能持續偏高的風險依然存在;同時市場亦擔憂狹窄的信用利差(即債券殖利率差距)可能限制投資級與高收益債中可持續獲取的超額回報空間。美歐利率的趨同也可能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

操作策略 - 靈活的固定收益

理由: 若企業獲利放緩,或市場對信用品質產生疑慮,信用市場可能出現波動。對於主動型固定收益策略而言,在整體固定收益市場維持正回報的環境下,潛在的利率與信用風險波動將創造多樣可把握的投資機會。


可持續投資:重返成長軌道

文:Jane Wadia,安盛資產管理可持續投資、核心投資與客戶主管;Jane Ambachtsheer,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全球可持續投資主管

2025 年初,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投資組合經歷波動期,並出現資金淨流出。然而,第二季在歐洲投資者帶動下出現強勁反彈,全球可持續基金淨流入達 49 億美元。歐洲投資者在前一季度贖回 73 億美元後,第二季度新增投資達 86 億美元。雖然第三季度出現部分資金外流,但受惠於股市上漲,可持續基金總資產攀升至 3.7 兆美元,季增約 4%。2

歐洲投資者依舊堅定推動可持續投資,氣候議題仍是其首要任務。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58% 的英國與歐洲資產管理公司計畫在明年增加影響力投資的配置,且無任何機構計畫減少此類投資。.3

在亞太地區,我們觀察到多個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持續取得進展——例如該區預期將於 2025 年創下可持續債券發行的新紀錄。此外,亞太地區 80% 的資產所有人預期,未來兩年其可持續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將持續成長。.4

對我們而言,2025 年有三類與氣候相關的投資策略表現尤為突出,2026 年仍有望成為市場焦點。 

  1. 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為再生能源、綠色建築及低碳運輸等專案提供融資。其風險特性與傳統債券相似,但在資訊透明度及影響力報告方面更為完善。該市場規模已由十年前的 300 億歐元成長至目前的 1.9 兆歐元,並發展成為全球性體系,涵蓋多元產業與發行主體。雖然 2025 年發行量略低於 2024 年創下的 4200 億歐元紀錄,但創新仍持續快速推進,歐盟綠色債券標準現已被廣泛採用。目前綠色債券、社會債券與可持續債券的合計市場規模約為 3 兆歐元,與歐元計價的投資級企業債市場規模相當。.5 此市場狀況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綠色債券早已穩居主流市場地位,並且通常提供與傳統債券相當的回报率。

  2. 脫碳   

    資產持有人正從「淨零排放承諾」邁向實際落實,並採用「淨零投資框架(NZIF)」及「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等標準。脫碳投資策略旨在掌握低碳轉型帶來的機會,同時降低對高碳資產的曝險。目前該策略正於股票與債券市場中逐漸獲得採納。與氣候主題及《巴黎協定》一致的基準掛鉤 ETF 亦愈加受到關注。

  3. 氣候與自然解決方案

    投資者正將資本配置至應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挑戰的解決方案,包括潔淨能源、可持續農業、韌性基礎設施及水資源管理。目標是投資於財務穩健且具擴展潛力的企業,這些企業能夠產生可量化的環境成果,例如減少碳排放或恢復生態系統。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屬於系統性議題,應對這些挑戰需具備與其規模相稱之方案。此類可持續投資不僅能降低氣候風險,亦能讓投資者獲得機會,進入尚未被充分開發的市場。

展望未來

儘管美國政策方向有所變化,歐洲仍在可持續發展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並持續提供豐富的投資機會與具吸引力的風險回報特性。各國政府、企業與投資者仍持續致力於履行可持續承諾。對歐洲投資者而言,可持續投資並非短期趨勢,而是長期策略方向。同時,亞洲在能源轉型中的角色日益關鍵。這意味著歐洲與亞洲將共同成為全球可持續投資的兩大成長引擎。

  • {https://www.morningstar.com/business/insights/research/global-esg-flows;Source: Morningstar}
  • {https://www.pensionsforpurpose.com/knowledge-centre/press/2025/01/20/Nearly-all-(93)-of-UK-and-European-institutional-investors-%E2%80%98concerned%E2%80%99-about-sustainability-under-a-Trump-presidency-press-release/;Pensions for Purpose}
  • Morgan Stanley, July 2025
  • All Green Bond / GSS data source: Bloomberg as of 6 October 2025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5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