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環境

投資者捕捉塑膠入侵機遇 5大焦點

  • 01 九月 2022 (5 分鐘閱讀)

  • 我們預期,未來數年將成為經濟擺脫塑膠的轉捩點,而企業在這種轉變擔當著核心角色
  • 我們已確定三大重要支柱,如獲廣泛應用,將有助整個塑膠價值鏈內不同行業達致系統性的改變
  • 我們認為,回收科技、替代材料、減少廢物和循環經濟原則,為投資者提供了潛在機會

塑膠和塑膠廢物為地球帶來巨大打擊,這可從驚人的數據看出端倪。例如,截至今日,環境內塑膠的總量,已較所有現存哺乳動物多出逾兩倍。塑膠需要長時間消化 ─ 在我們的城市、郊外和海洋,仍有約80%生產塑膠尚未分解。1

對政府而言,問題難以解決,對負責任的投資者而言亦相當棘手,但至少問題得到重視。早在2017年,聯合國便宣佈「向海洋塑膠宣戰」,原因不難理解。如情況持續不變,到了2030年,流入全球水生態系統的塑膠垃圾量,預測將增至每年約5,300萬噸,為2016年水平約兩倍。2 據估計,2018年海洋塑膠污染的總經濟成本(包括旅遊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業所受影響,以及清理等成本)達到60億至190億美元,到了2040年,企業的全年財務風險預測將高達1,000億美元。3

我們預期,未來數年將成為減輕塑膠污染的關鍵。今年3月,聯合國通過世界首項全球塑膠污染條約,目標是在2024年前,停止塑膠污染,並達成具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協議。4 約175個國家已簽署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協議,針對處理影響人類和大自然的整個塑膠價值鏈。5 我們認為這種趨勢現時應可見於私營業界,為投資者帶來明確影響和潛在機會。

企業將成為塑膠經濟轉型的核心。根據研究機構Pew 2020年一份重要報告,6 這種轉型應該規模巨大,6,000億美元(據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可高達1.2萬億美元)可為全球塑膠系統帶來徹底改革 ─ 在循環經濟重複使用和回收塑膠,其他較小規模變化則包括生物塑膠方案。

如採取報告內的一些重要措施,Pew估計未來二十年,塑膠量可望減少80%。現在便是時候採取行動。為有效達到目標,重點在於需明確指出塑膠污染相關的環境、社會和管治(ESG)風險,同時確定潛在方案在提高經濟效率上的優勢,支持以創新替代產品取代傳統塑膠。投資者可在此過程發揮重要作用,且或可受惠於全球邁向更可持續經濟模式這個強大主題。  

焦點#1:油價對塑膠的影響

原油是生產有機化學品的重要材料,而有機化學品又可用作生產更多加工產品,如塑膠產品。因此,油價變化會影響到塑膠產品。國際能源機構預測,隨著其他石油用途減少,到了2030年,石化產品可能佔石油需求增長逾三分之一。據估計,單計美國,每年便有約1,200萬桶石油用於製造膠袋。

受影響行業

據摩根大通近期一項研究顯示,油價上漲及石油衍生產品和塑膠價格上漲,會對多個行業的公司盈利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當中包括食品和飲品,以及汽車業。摩根大通估計,以汽車製造商為例,塑膠產品可佔汽車零件總數約50%。

 

了解塑膠的ESG足跡

塑膠與氣候:絕大多數塑膠由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材料製成,包括乙烯和丙烯。因此,塑膠的碳足跡包括了提取和運輸石油和天然氣的過程,以及相關製造流程。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數據,全球每年石油產量的4%用於製造塑膠,另有4%在提煉過程被燒毀。7 全球塑膠用量增加,推動了化石燃料需求上升,大大加快氣候變化。

焦點#2:新形式的碳信貸和塑膠補償

巴克萊分析師指出,碳補償,即「節省排放」,近期已分配至歐洲的塑膠廢物回收設施。一些公司可在自願碳補償市場上發行龐大碳信貸,用於回收常用於食品和飲料包裝的塑膠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問題是:這個鼓勵PET回收的系統,會否比鼓勵從大自然清除塑膠的實際「塑膠補償」更有效?在正式/成熟的碳市場,企業使用以PET回收為基礎的碳信貸,或可獲得更大動力。「塑膠信貸」可成為補充方案。因此,我們應確保塑膠補償有助減少化石塑膠生產,而不僅是應付塑膠需求的新增長。

 

塑膠和生物多樣性:安盛投資管理早已強調塑膠污染對野生動物造成的負面影響。相關數據令人震驚,歐洲議會引用的研究預測到了2050年,海洋內所有塑膠的重量,可能超過所有魚類的重量。根據聯合國第二次世界海洋評估報告,塑膠佔海洋垃圾達80%,每年從河流進入海洋的垃圾數目估計為115萬至241萬噸。報告亦強調,已在1,400多種海洋物種發現塑膠蹤跡。

此外,塑膠需要極長時間才能自然分解(在垃圾堆填區可能需要高達1,000年),有毒物質可能洩漏至周遭土壤和河流,從而對陸地、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以至整體生物多樣性產生更深遠影響。8 9

塑膠與公共衛生:塑膠不但會被海洋生物攝取,一項研究發現,平均而言,每人每周會吃下5克塑膠,相當於一張信用卡。10 一些觀察顯示,在樽裝水和指定供人類食用的魚類組織驗出微量塑膠。這類攝取的潛在後果尚未獲充分研究,但為了解此未知領域,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就微量塑膠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進行分析。11 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但據一項已發表的廣泛研究估計,發展中國家每年有40萬至100萬人死於由廢物引起的疾病。12 這說明了塑膠污染影響了重要的社會公義問題,對整個塑膠價值鏈的脆弱群體造成打擊 ─ 由開採化石燃料,以至水和食物鏈消費者的潛在健康問題。

焦點#3:一次性塑膠

現時,我們每年產生約4億噸塑膠垃圾。數字幾乎相當於全人類的重量。至今,在全球產生的70億噸塑膠垃圾之中,只有不足10%被回收。根據研究,每年消耗的塑膠中最少有40%屬用完即棄類別。

10類最常見的同完即棄塑膠物品,佔歐盟所有海洋垃圾的70%。當中包括:棉花棒;餐具、碟、飲管等;氣球和氣球棒;食物容器;飲品杯;飲品容器;煙頭;膠袋;包裝和包裝紙;及濕紙巾和衛生用品。

 

探索箇中機會

這些因素代表了投資者的ESG風險 ─ 它們與氣候變化風險互相呼應,有著其獨有特徵。各國政府與超國家組織已認清為塑膠經濟採取行動的迫切性。同樣清楚的另一點,是我們需要大量資源和全球動員來減少塑膠生產(尤其是用完即棄塑膠),並加快回收再用。公營部門可為轉型設定路線,而私營業界將為轉型提供動力,維持步伐向前。13

公司現在能夠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在個別營運中使用塑膠,如措施獲得廣泛應用,便可減少一個行業對塑膠的依賴。我們已確定三大重要支柱,如這些行動獲廣泛應用,將有助整個塑膠價值鏈內不同行業達致系統性的改變:

  • U2FmZSBwbGFuZXRhcnkgYm91bmRhcnkgZm9yIHBvbGx1dGFudHMsIGluY2x1ZGluZyBwbGFzdGljcywgZXhjZWVkZWQsIHNheSByZXNlYXJjaGVycyAtIFN0b2NraG9sbSBSZXNpbGllbmNlIENlbnRyZQ==
  • UE9MU09MU3VtLnBkZiAodW5lcC5vcmcp
  • UE9MU09MU3VtLnBkZiAodW5lcC5vcmcpIEJ5IGNvbXBhcmlzb24sIHRoZSBnbG9iYWwgcGxhc3RpYyBtYXJrZXQgaW4gMjAyMCBoYXMgYmVlbiBlc3RpbWF0ZWQgYXQgYXJvdW5kICQ1ODBibiB3aGlsZSB0aGUgbW9uZXRhcnkgdmFsdWUgb2YgbG9zc2VzIG9mIG1hcmluZSBuYXR1cmFsIGNhcGl0YWwgaXMgZXN0aW1hdGVkIHRvIGJlIGFzIGhpZ2ggYXMgJDIsNTAwYm4gcGVyIHllYXI=
  • V2hhdCB5b3UgbmVlZCB0byBrbm93IGFib3V0IHRoZSBwbGFzdGljIHBvbGx1dGlvbiByZXNvbHV0aW9uICh1bmVwLm9yZyk=
  • VGhlIFVOIFN1c3RhaW5hYmxlIERldmVsb3BtZW50IEdvYWxzIG1vc3QgcmVsZXZhbnQgdG8gcGxhc3RpY3MgYW5kIHBsYXN0aWNzIHBvbGx1dGlvbiBpbmNsdWRlIFNERyAzLCBTREcgNiwgU0RHIDEyLCBTREcgMTMsIFNERyAxNCBhbmQgU0RHIDE1
  • QnJlYWtpbmcgdGhlIFBsYXN0aWMgV2F2ZTogQSBjb21wcmVoZW5zaXZlIGFzc2Vzc21lbnQgb2YgcGF0aHdheXMgdG93YXJkcyBzdG9wcGluZyBvY2VhbiBwbGFzdGljIHBvbGx1dGlvbiwgVGhlIFBldyBDaGFyaXRhYmxlIFRydXN0cywgMjAyMA==
  • UGxhc3RpYyB3YXN0ZSBhbmQgY2xpbWF0ZSBjaGFuZ2UgLSB3aGF0J3MgdGhlIGNvbm5lY3Rpb24/IOKAkyBXV0YtQXVzdHJhbGlhLCAyMDIx
  • UGxhc3RpYyBwb2xsdXRpb246IEEgZm9jdXMgb24gZnJlc2h3YXRlciBiaW9kaXZlcnNpdHkgLSBQdWJNZWQgKG5paC5nb3YpIEN1cnJlbnQgaW5mb3JtYXRpb24gaW5kaWNhdGVzIHRoYXQgdGhlIHNpdHVhdGlvbiBpbiBmcmVzaHdhdGVyIGVjb3N5c3RlbXMgbWF5IGJlIGFzIGRldHJpbWVudGFsIGFzIHRoZSBwb2xsdXRpb24gZm91bmQgaW4gdGhlIG9jZWFuLCBhbHRob3VnaCBoaWdobHkgdW5kZXJhcHByZWNpYXRlZA==
  • UGxhc3RpY3MgfCBJVUNO
  • UGxhc3RpYyBpbmdlc3Rpb24gYnkgaHVtYW5zIGNvdWxkIGVxdWF0ZSB0byBlYXRpbmcgYSBjcmVkaXQgY2FyZCBhIHdlZWssIFdXRiwgMjAxOQ==
  • V0hPIGNhbGxzIGZvciBtb3JlIHJlc2VhcmNoIGludG8gbWljcm9wbGFzdGljcyBhbmQgYSBjcmFja2Rvd24gb24gcGxhc3RpYyBwb2xsdXRpb24=
  • Tm8gVGltZSBUbyBXYXN0ZTogVGFja2xpbmcgdGhlIHBsYXN0aWMgcG9sbHV0aW9uIGNyaXNpcyBiZWZvcmUgaXTigJlzIHRvbyBsYXRlLCBUZWFyZnVuZCwgRmF1bmEgJmFtcDsgRmxvcmEgSW50ZXJuYXRpb25hbCwgV2FzdGVBaWQgYW5kIFRoZSBJbnN0aXR1dGUgb2YgRGV2ZWxvcG1lbnQgU3R1ZGllcywgMjAxOQ==
  • VGhlIEVVIGlzIHRha2luZyBhY3Rpb24gb24gcGxhc3RpY3MgdG8gdGFja2xlIHBsYXN0aWMgcG9sbHV0aW9uIGFuZCBtYXJpbmUgbGl0dGVyLCBhbmQgdG8gYWNjZWxlcmF0ZSB0aGUgdHJhbnNpdGlvbiB0byBhIGNpcmN1bGFyIHBsYXN0aWNzIGVjb25vbXk6IFBsYXN0aWNzIChldXJvcGEuZXUp

減少和改善塑膠使用,仍然是任何系統性改變的基礎或挑戰。對投資者來說,另一個潛在     轉型機會在於塑膠回收。根據一項研究,全球只有約9%塑膠獲回收;需要彌補的差距巨大,且可能成為許多公司的重要盈利動力。回收的過程複雜,步驟包括材料選擇和產品設計、有效和負責任的處置(收集->運輸->處理),以至最終在新產品中重新使用。各行業可以從每個環節入手,包括擴大收集和分類,以及改善回收,更有效地覆蓋複雜的塑膠類別。塑膠得到有效回收,是保持塑膠作為原料價值的基礎,這是轉型至更循環和可持續塑膠經濟的關鍵。

焦點#4:塑膠法規

歐洲、印度、南韓和中國是首批開始實施用完即棄塑膠禁令的主要市場。歐盟SUP法(Single Use Plastic,用完即棄塑膠)的目標是「防止和減少某些塑膠產品影響環境和人類健康」,並促進轉型至循環經濟。

法國的反廢物法,加強了「污者付費」的原則,並創造了新工具,更有效地控制和懲處對環境的違法行為,並支持公司開展生態設計計劃。

歐盟分類法草案報告強調,用於包裝的塑膠是歐盟最大的塑膠用量和塑膠廢物來源。因此,草案引入循環原料使用(回收或生物塑膠等)的標準,並在實踐執行重用和回收的設計,專門針對製造塑膠包裝產品。

 

由慈善機構、公營機構和企業資助的倡議團體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提出了塑膠循環經濟的願景,目標是表現出改變的可能性。策略引入一個理念:我們使用的所有塑膠產品應保存在經濟之內,並遠離環境(即把塑膠不停地循環使用)。這意味著使用過的塑膠作為原材料將找到新價值,可用於可持續利用經濟的原料。這類原料可在現時穩定出現的塑膠替代品中找到一席地位,有望減少生產新的塑膠。14

從塑膠垃圾,轉型至新的塑膠經濟

工業界對原生塑膠替代品的需求正在上升。15 消費品包裝公司正逐步訂下目標,在     產品中增加再生塑膠或替代品的佔比,加速回收及減少包裝體積。在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計劃倡議下,在全球生產塑膠包裝中佔20%的多間公司已作出承諾,訂立減少塑膠包裝總額及/或原生塑膠包裝的目標。16 利益相關者(包括負責任投資者)的需求,正推動公司深入了解其產品對環璄的影響,並滙報其「範圍3」(指在公司以外發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減排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範圍3」排放的處理方式並不平衡。17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大型消費品公司正與循環經濟的服務供應商簽署供應協議,例如具獨有塑膠回收處理和科技的公司。

1950年代以來,在全球產生近76億噸塑膠垃圾之中,便有超過60億噸流入垃圾堆填區或環境。塑膠垃圾仍然是尚未開發的原材料,只有約9%的塑膠垃圾獲回收利用。18 然而,我們看到一些趨勢,顯示塑膠垃圾日益商品化,這可能有助解決嚴重污染問題 ─ 簡單來說,丟棄具有潛在價值的材料並不合乎經濟效益。

塑膠價值鏈內眾多參與者正塑造和規範塑膠廢物經濟。一些國家會透過監管原生塑膠或徵稅逐步推動回收,並鼓勵採用替代材料。19 歐盟的塑膠稅收制度亦有助鼓勵歐盟的塑膠用者改變習慣。20 許多國家(包括法國)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向其他新興國家出口廢物。然而,塑膠廢物商品化應有助提高當地的回收率,將廢物由經濟活動的副產品,轉變為本身具使用價值的資源。為達到此目標及有效實現循環,廢物收集、回收和處理能力也必須大幅提高。

焦點#5:塑膠循環經濟是重要機會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估計,到了2040年,循環經濟具有以下潛力:

  • 每年流入海洋的塑膠量減少80%
  •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25%
  • 每年節省2,000億美元
  • 創造700,000個淨新增職位

 

廢物管理行業可能繼續需要資金,提高當地的回收能力,並開發更有效的塑膠回收方法。機械收集和回收將繼續是最常見的方法;然而,化學技術和酶回收等替代回收方法已有積極發展。21 參與這些創新的公司正努力確保產能,使其科技在商業及技術上具可行性。我們亦觀察到廢物燃料科技有初期進展,如液化塑膠廢物作為原油替代品,或從塑膠廢物生產氫氣。然而,目前的化學回收過程需要高溫,因而需要大量能源,這個階段令過程既昂貴又低效。

​​全球塑膠垃圾問題,重新令人們對替代材料產生興趣。鋁和玻璃這兩種最獲廣泛回收的材料,其使用正穩步增加。這些材料具有優勢和限制,製造商在研究其可循環性。例如使用廢棄玻璃塊製造新的玻璃產品,可顯著降低原材料熔化過程所需的能源。這有助玻璃生產商減少其「範圍1」溫室氣體排放,及與能源使用相關的營運成本。包裝方面,紙漿和紙產品以及生物塑膠的創新正成為替代品。其中一些替代品,即生物塑膠,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 新的生物塑膠正被廣泛使用為各種原料,可用於提供包裝、塗層、樹脂、醫療設備等方案。使用天然和可再生原料是這些聚合物的主要特性之一,有些生物塑膠可以提供與常用化石塑膠(PET)相若的質素和類似阻隔性能。但鑑於生產僅依賴原始原料,如產出大增,便可能意味著需要加快使用土地和水資源,以生產足夠原材料。
  • 一些生物塑膠生產商就其產品經提高的分解能力進行交流。解決方案各有不     同,部分生物塑膠可以在工業堆肥生物降解,也可以在家庭堆肥環境生物降解;其他生物塑膠甚至可在自然環境,以較同類型石油物品更快地生物降解。然而,這些變數也為正確處理生物塑膠廢物帶來挑戰,截至目前為止,這些廢物很少獲回收。生物塑膠需要在特定和受控環境才能有效地生物降解,而適當的廢物處理能力仍然不足。

儘管如此,製造商正致力加快生物降解速度,使用替代天然原料(包括作物、生物質廢物和二次糖),加速回收利用。受惠於此類方案的需求不斷增加,22 我們相信,這為投資者創造了機會,讓改革全球塑膠系統獲得有力支持。

  • QXJlIHBsYXN0aWMgYWx0ZXJuYXRpdmVzIGJldHRlciBmb3IgdGhlIGVudmlyb25tZW50PywgRkFRcyBvbiBQbGFzdGljcyAtIE91ciBXb3JsZCBpbiBEYXRh
  • RGVtYW5kIGZvciByZWN5Y2xlZCBwbGFzdGljIGhhcyByaXNlbiB0byBhbiBhbGwtdGltZSBoaWdoIGFuZCwgbGlrZSBtYW55IG1hcmtldHMgdGhpcyB5ZWFyLCB0aGUgcmVjeWNsZWQgcG9seWV0aHlsZW5lIHRlcmVwaHRoYWxhdGUgKFItUEVUKSBmbGFrZSBtYXJrZXQgaXMgaGl0dGluZyBuZXcgcHJpY2UgdGVycml0b3J5IGhhdmluZyBkb3VibGVkIGluIHRoZSBsYXN0IHllYXIgdG8gb3ZlciDCozEsNDAwIHBlciB0b25uZS4gRGVsb2l0dGU6IFBsYXN0aWMgUGFja2FnaW5nIFRheC4gaHR0cHM6Ly93d3cyLmRlbG9pdHRlLmNvbS91ay9lbi9ibG9nL2NvbnN1bWVyLWJ1c2luZXNzLzIwMjIvcGxhc3RpYy1wYWNrYWdpbmctdGF4Lmh0bWwg
  • RWxsZW4gTWFjQXJ0aHVyIEZvdW5kYXRpb246IFRoZSBHbG9iYWwgQ29tbWl0bWVudCAyMDIxIFByb2dyZXNzIFJlcG9ydC4gVGhlIEdsb2JhbCBDb21taXRtZW50IChlbGxlbm1hY2FydGh1cmZvdW5kYXRpb24ub3JnKSA=
  • U2NvcGUgMTogQWxsIGRpcmVjdCBncmVlbmhvdXNlIGdhcyAoR0hHKSBlbWlzc2lvbnMgbGlua2VkIHRvIGEgY29tcGFueeKAmXMgb3duIG9wZXJhdGlvbnMuIFNjb3BlIDI6IEluZGlyZWN0IEdIRyBlbWlzc2lvbnMgc3RlbW1pbmcgZnJvbSB0aGUgY29uc3VtcHRpb24gb2YgcHVyY2hhc2VkIGVsZWN0cmljaXR5LCBoZWF0IG9yIHN0ZWFtLiBTY29wZSAzOiBPdGhlciBpbmRpcmVjdCBlbWlzc2lvbnMgY29taW5nIGZyb20gdGhlIHN1cHBseSBjaGFpbiBvZiBhIGNvbXBhbnkgYW5kIGZyb20gaXRzIGN1c3RvbWVycyAoaS5lLiBiZWZvcmUgYW5kIGFmdGVyIGl0cyBvd24gb3BlcmF0aW9ucyku
  • UHJvZHVjdGlvbiwgdXNlLCBhbmQgZmF0ZSBvZiBhbGwgcGxhc3RpY3MgZXZlciBtYWRlLCBHZXllciwgUm9sYW5kLCBKZW5uYSBSLiBKYW1iZWNrLCBhbmQgS2FyYSBMYXZlbmRlciBMYXcsIFNjaWVuY2VBZHZhbmNlcywgMjAxNw==
  • VGhlIFVLIHBsYXN0aWMgcGFja2FnaW5nIHRheCBjYW1lIGludG8gZm9yY2Ugb24gMSBBcHJpbCAyMDIyLiBGcmFuY2UgaXMgYWltaW5nIHRvIGJlY29tZSBhIGxlYWRlciBpbiBjaXJjdWxhcml0eSwgd2l0aCB0aGUgZ29hbCB0byByZWN5Y2xlIDEwMCUgb2YgcGxhc3RpY3MgYnkgMjAyNS4g
  • S1BNRzogUGxhc3RpYyBUYXgg4oCTIFJlZHVjZSwgcmV1c2UsIHJlY3ljbGUgUGxhc3RpYyBUYXggLSBLUE1HIEdsb2JhbCAoaG9tZS5rcG1nKQ==
  • U2NpZW50aXN0cyBoYXZlIGNyZWF0ZWQgYW4gZW56eW1lIHRoYXQgYnJlYWtzIGRvd24gUEVUIHBsYXN0aWMgdGhyb3VnaCBhIGRlcG9seW1lcmlzYXRpb24gcHJvY2VzcywgYSBoeWRyb2xhc2UsIGNhcGFibGUgb2YgYnJlYWtpbmcgZG93biBwbGFzdGljIGJvdHRsZXMgaW4gaG91cnMuIFRoZSBicm9rZW4tZG93biBwbGFzdGljLCBzZXBhcmF0ZWQgaW50byBtb25vbWVycywgY2FuIHRoZW4gYmUgcmVwb2x5bWVyaXNlZC4gVGhpcyByZWN5Y2xpbmcgUEVUIGV4aGliaXRzIHRoZSBzYW1lIHByb3BlcnRpZXMgYXMgdGhlIHZpcmdpbi1xdWFsaXR5IHBldHJvY2hlbWljYWwgUEVULCBlZmZlY3RpdmVseSBjb250cmlidXRpbmcgdG93YXJkcyB0aGUgY29uY2VwdCBvZiBjaXJjdWxhciBQRVQuIEFuIGVuZ2luZWVyZWQgUEVUIGRlcG9seW1lcmFzZSB0byBicmVhayBkb3duIGFuZCByZWN5Y2xlIHBsYXN0aWMgYm90dGxlcywgVG91cm5pZXIsIFRvcGhhbSwgR2lsbGVzLCBEYXZpZCwgRm9sZ29hcywgTW95YS1MZWNsYWlyLCBLYW1pb25rYSBldCBhbCAsIE5hdHVyZSwgMjAyMCA=
  • VGhlIGdsb2JhbCBiaW9wbGFzdGljcyBtYXJrZXQgc2l6ZSB3YXMgdmFsdWVkIGF0ICQxMC4yYm4gaW4gMjAyMSBhbmQgaXMgZXhwZWN0ZWQgdG8gcmVnaXN0ZXIgYSBjb21wb3VuZCBhbm51YWwgZ3Jvd3RoIHJhdGUgb2YgMTcuMSUgZnJvbSAyMDIyIHRvIDIwMzAsIGFjY29yZGluZyB0by4gQmlvcGxhc3RpY3MgbWFya2V0IHNpemUsIHNoYXJlIGFuZCB0cmVuZHMgYW5hbHlzaXMgcmVwb3J0IGJ5IHByb2R1Y3QsIGJ5IGFwcGxpY2F0aW9uLCBieSByZWdpb24gYW5kIHNlZ21lbnQgZm9yZWNhc3RzLCAyMDIyLTIwMzAuIEdyYW5kIFZpZXcgUmVzZWFyY2gsIDIwMjE=

Related Articles

環境

投資者怎樣參與可持續旅遊和交通的發展

環境

綠色、社會和可持續債券問答:社會影響力投資及其他

  • by Johann Plé, Edgar Mehrabyan
  • 07 六月 2023 (5 分鐘閱讀)
環境

明確邁向淨零

  • by AXA Investment Managers
  • 22 十二月 2022 (5 分鐘閱讀)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