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可持續投資

ESG入門必備:在可持續投資迷霧中認清方向

  • 31 三月 2021 (5 分鐘閱讀)

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主題的興趣激增,說明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因素在亞洲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發揮更主要和長期的作用。

推動上述趨勢的因素是:ESG投資的重心已從減輕風險轉移至把握潛在機會。

許多研究報告和調查均證明這一點,其中, MSCI明晟近期的《2021年全球機構投資者調查》發現,亞太區有近80%的投資者因應疫情而「顯著」或「適度」增加他們的ESG投資。此外,5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於今年底前「全面」或「在很大程度上」把ESG議題納入其分析和決策過程1

然而,要付諸實行,卻知易行難。當投資者嘗試套上ESG視角,他們眼前仍然有着重重挑戰,從如何將ESG因素切實整合到投資組合,到如何保持一致和可重複的投資策略,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等。與此同時,他們需要有效處理未經規範的定義和數據,以評估ESG投資,還必須尋找有效的方法來量度ESG資產的表現。

要克服這些障礙,則必須有一條明確的路徑,供投資者在評估ESG整合策略時遵循。

個人投資者評估ESG策略的四個步驟

就個人投資者來說,對投資組合應用一個通用框架並因應需要作調整,是個不錯的着手點。我們認為這個框架包含四個關鍵部分:

  1. 明確目標 – 投資者必須清楚自己進行可持續投資的目標,即他們希望透過整合ESG因素達到甚麼成效,以及如何將ESG因素納入其整體投資策略。能夠闡明ESG對他們的意義後,他們就可以評估和選擇有助他們實現目標的投資策略。
  2. 主動管理 – 若想成功地將ESG因素融入整個投資組合或個人配置決策,投資者應確保對投資策略進行主動的檢討和管理。鑑於市場對ESG整合的意義有着不同的詮釋,加上投資者偏好迴異、數據不一致以及投資經理採取各種不同的ESG方針,投資者指望一個被動框架來做到有效的ESG整合是不切實際的。
  3. 流程與管理團隊 – 如果投資者希望他們實行特定ESG觀點的方式,可以產生理想的投資結果,他們需要確保市場上有一個明確、透明和一致的框架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投資組合,並提供不同的强度,讓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選擇。例如,框架可以只是對某些行業或企業應用除外條款,以及行使投票權和進行具針對性的議合。或者,若想產生理想的影響,例如減緩氣候變化,或改善教育和醫療服務的普及度,則可制定更複雜的框架準則。
  4. 透明度和報告 – 對投資者來說,瞭解如何評估ESG策略的有效性同等重要。因此,投資項目本身及其管理公司需要借助妥善而明確的測量和報告,說明ESG整合的影響,從而讓投資者有信心能避開「漂綠」。

若投資者已經應用這些準則來投資ESG實踐的公司,他們可以直接獲得好處。

例如,在伴隨新冠肺炎疫情而來的股災之中,ESG評級最高的公司表現出較強的抗跌力。

尤其是根據我們2020年第一季的市場分析,我們視作「ESG領導者」的股票跑贏被界定為「ESG落後者」的股票16.8%。與此同時,在固定收益領域,ESG領導者類企業債券的表現勝過ESG落後者類企業債券5.2%。就這兩個資產類別而言,ESG領導者籃子的表現亦跑贏其母基準指數。

Image

資料來源:安盛投資管理研究,截至2020年3月31日。

Image

資料來源:安盛投資管理研究,截至2020年3月31日。

側重於ESG的新興趨勢將成為常態

隨着ESG日益成為投資者投資組合的標準,某些趨勢可能會影響可持續發展扮演的角色。

不論是綠色債券,還是影響力和專門的減碳投資策略,投資者和企業都希望策略具有抗跌力,以應對疫情期間動盪不安的市場環境,以及疫情所揭露的各種社會基礎設施需要和氣候變化危機。

特別是,亞洲氣候變化投資者組織於2020年底進行的「亞洲淨零投資」調查發現,亞洲的脫碳策略應用 (超過40%的受訪者) 和投資組合傾斜 (超過35%) 呈上升趨勢2 。這表明該區的投資者更主動地管理投資組合,一邊避開面臨氣候風險的資產,一邊把握「淨零」機遇。與此同時,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考慮對投資組合採用全面脫碳目標。

需求的飆升符合我們對低碳未來必要性的長期信心,部分興起的共同途徑包括可再生能源、電動化和資源效率。

事實上,為實現美國、中國、歐盟、日本和英國於2020年以淨零碳目標為主軸作出的重大承諾,投資者可以就經濟體消費和生產方式的深遠變化做好準備。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從現在起到2035年,即使只是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內,每年亦要花費約2.4萬億美元3

確保ESG質素管控的10個關鍵
隨着投資者愈來愈關注可持續發展主題,投資經理需要將專有框架應用於所有策略,以努力彌合與ESG相關的缺口。以下,我們提出10個量度指標來幫助投資者在現實中評估ESG整合:

  1. 管理公司是否有明確的全機構ESG政策?
  2. 該公司有部署哪類ESG資源?(專門人員,集中/分散的方針,抑或兩者結合等等)
  3. 管理公司使用甚麼ESG數據和投入項?數據量度指標和資訊的選擇和盡職調查流程為何?
  4. 新數據如何整合到現有的策略?
  5. 管理公司如何編訂ESG分數/評級?
  6. 管理公司如何應用除外條款 (如有) 並衡量其影響?(特定行業、ESG落後者等)
  7. 投資組合的整體ESG得分、與參考基準相比的表現及持股者層面的ESG詳細情報?
  8. 投票統計資料和盡責管理報告是怎麼說的?
  9. 根據特定的ESG量度指標,投資組合的相對表現如何 (例如致力於減少氣候變化影響的投資組合的碳足跡)?
  10. 行業協作程度,例如對相關行業協會的參與,以及與企業、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的議合
  • aHR0cHM6Ly93d3cubXNjaS5jb20vZG9jdW1lbnRzLzEyOTYxMDIvMjI5MTAxNjMvTVNDSS1JbnZlc3RtZW50LUluc2lnaHRzLTIwMjEtUmVwb3J0LnBkZg==
  • aHR0cHM6Ly93d3cuYWlnY2MubmV0L25ldy1pbmR1c3RyeS1zdXJ2ZXktZmluZHMtbGFyZ2UtYXBwZXRpdGUtZm9yLW5ldC16ZXJvLWludmVzdG1lbnQtYWNyb3NzLWFzaWEv
  • aHR0cHM6Ly93d3cuYmxvb21iZXJnLmNvbS9uZXdzL2FydGljbGVzLzIwMTgtMTAtMDgvc2NpZW50aXN0cy1jYWxsLWZvci0yLTQtdHJpbGxpb24tc2hpZnQtZnJvbS1jb2FsLXRvLXJlbmV3YWJsZXM=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