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社會

氣候變化:投資者怎樣促成「公正轉型」

  • 22 六月 2022 (5 分鐘閱讀)

T

「公正轉型」並非新概念。早在1990年代初,美國勞工領袖便注意到職位與環境之間互相衝突,這轉型趨勢近年來有所增強。2015年,《巴黎協定》就氣候變化提到了「公正轉型」;同年,國際勞工組織(ILO)於指引中亦提及該概念,旨在創造體面工作和促進社會保障。

氣候變化議題的關鍵是:承認轉向低碳能源、建築、運輸和工業生產,將使國家和產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勞工和他們的社區亦將面對同樣的問題。若各界未能預見這些挑戰的社會影響,則可能阻礙氣候進展,並加劇局部地區乃至全球的不平等,破壞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之間脆弱的平衡。

不正視「公正轉型」的世界,將是一個政局不穩及系統化風險升溫的世界;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則是一個長期風險回報失衡導致投資難度大增的世界。但我們相信,負責任的投資者已開始行動,評估公司將「公正轉型」納入氣候策略的進度。

社會排斥與不平等加劇風險

氣候變化風險眾所周知。1 由氣候變化造成的糧食不安全、水資源短缺、損失和破壞,可能引發災難性的人道後果,並引發大規模移居和遷移,使投資者承受重大影響。2 但我們對氣候變化的回應本身也存在風險 ─ 轉型的性質將決定新時代能否紓緩最弱勢群體的困境。

許多研究證明,長遠真正地走向「公正轉型」,不論在未來增長、創造就業機會,還是促進體面工作環境方面,都可帶來潛在經濟好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經合組織)2017年的一份報告估計,到2050年,決定性轉型計劃可以帶動G20經濟體的長期產出平均提高5%。3

另一份報告亦指出進取的氣候行動,可在2030年前為全球經濟帶來3,700萬個就業職位淨增長。4 預期淨職位增長將來自採用可持續實踐和更可循環經濟思維,包括改變能源結構、增加使用電動車,以及提高現有和未來建築的能源效益。

從轉型的大格局來看,工作環境方面的前景也許樂觀,但對個人生活層面和每個地區或國家所受的影響並不平均,而且環境可持續性並不一定具創造就業機會的潛力。轉型將無可避免令職位流失,碳密集型行業或資源密集型行業的規模將縮小。「公正轉型」要求對勞工進行再培訓,重新分配他們的崗位,並且須進行監督,確保行業的體面工作條件迅速擴展,以滿足新的需要。

倘若主要經濟體能夠抑制勞動力市場的動盪,投資者將迎來巨大的潛在優勢。社會對話將有助於推動勞工和環境問題的框架和立法,並協助實施適當的管治結構,以管理和處理風險。當中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包括在轉型過程中對女性不合理地構成較大影響。

為實現「公正轉型」,推動綠色行業、鞏固體面工作條件,以及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作為抵禦收入風險(不管是源於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還是源於轉型)的第一道防線,規管及政府決策為關鍵所在。

資產管理公司推動企業進程

資產管理公司採取行動的動機顯而易見。轉型過程中的潛在社會影響包括宏觀重大變革,以至個別發行人的急速、劇烈及對價格敏感的調整。我們與企業的議合將是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我們力圖確保企業將「公正轉型」納入到氣候策略。

縱使關於這個主題的學術研究不斷累積,「公正轉型」仍然是一個未完善的概念。雖然人力資本管理的轉型變革至關重要,但在大多數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卻一直缺乏這方面的管理。

我們已看到參與可作為改變氣候問題的有效引擎。5 在我們推動「公正轉型」     時,這也是關鍵所在。第一步是了解企業以下方面的策略:

  • 氣候變化的影響(對僱員、供應鏈中的就業機會和受影響社區)
  • 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重組的必要、僱員人數和質素、對薪金的影響、退休金)
  • 為了減輕風險、提升/重塑員工技能和創造新商機而作出的投資,同時維持客戶的可負擔能力

世界基準聯盟(WBA)及及Climate Action 100+投資者聯盟已預先制訂方針,協助解決「公正轉型」的問題。6  7 7兩項計劃可協助我們與該領域的公司建立合作框架,而對於處於起步階段的主題公司,首要挑戰是貫徹地作出披露。在社會層面收集合適數據的難度比氣候方面高,因此指標的客觀程度和是否適宜都必須經過檢驗。能源、建築和工程、交通、農業和食品等高排放行業最受重視, ─ 但每個行業的相關標準迴異,對社區的潛在廣泛影響範圍也亦大為不同。如增加使用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內的鋰和鈷等原材料,可能使人權和環境問題成為焦點。

社會對本議題的認識與日俱增,企業與主動型負責任投資者的交流互動已帶來一些行為上的改變,帶領我們邁向真正融合的第一步。我們認為,參與「公正轉型聯盟」共同倡議將幫助我們在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找出最佳做法,使我們更能發現社會進步投資策略的領先者,並識別出落後者及與他們合作。

  • U2hvY2sgV2F2ZXM6TWFuYWdpbmcgdGhlIEltcGFjdHMgb2YgQ2xpbWF0ZSBDaGFuZ2Ugb24gUG92ZXJ0ee+8jOS4lueVjOmKgOihjO+8jDIwMTblubQ=
  • 5oyq5aiB6Zuj5rCR5aeU5ZOh5pyD6LGB5LiL5aKD5YWn5rWB6Zui5aSx5omA5ZWP6aGM55uj5ris5Lit5b+D77yISURNQ++8ieaWvDIwMjDlubQ15pyI5aCx5ZGK56ix77yM5q+P5bm05bmz5Z2H5pyJMiw1MDDokKzkurrmtYHpm6LlpLHmiYDvvIzlhbbkuK3ntZXlpKflpJrmlbjmmK/nlLHmpbXnq6/lpKnmsKPni4Dms4HmiYDoh7TjgILliIbmnpDpoa/npLrvvIzliLDmnKzkuJbntIDmnKvoqbLmlbjlrZfmiJbmnIPpgZTliLA1LDAwMOiQrOOAgg==
  • 5o6h5Y+W6KGM5YuV5oeJ5LuY5rCj5YCZ6K6K5YyW5bCH5Y+v5L+D6YCy57aT5r+f5aKe6ZW377yM57aT5ZCI57WE57mU77yMMjAxN+W5tA==
  • Q2xpbWF0ZSBTb2x1dGlvbnM6RW5zdXJpbmcgYSBKdXN0IFRyYW5zaXRpb24sIE5ldyBDbGltYXRlIEVjb25vbXkgKE5DRSnvvIzlhajnkIPntpPmv5/oiIfmsKPlgJnlp5Tlk6HmnIPoqK3nq4vnmoTml5foiabpoIXnm67vvIwyMDE45bm0
  • 5a6J55ub5oqV6LOH566h55CGMjAyMeW5tOepjealteaTgeacieasiuWPiueboeiyrOeuoeeQhuWgseWRig==
  • SnVzdCBUcmFuc2l0aW9uIEFzc2Vzc21lbnQgMjAyMSwgV29ybGQgQmVuY2htYXJraW5nIEFsbGlhbmNl
  • MjAyMSBZZWFyIGluIFJldmlldyBBIFByb2dyZXNzIFVwZGF0ZSwgQ2xpbWF0ZSBBY3Rpb24gMTAwKw==

相關文章

社會

綠色、社會和可持續債券三大問答:深入了解綠色債券

  • by Johann Plé, Edgar Mehrabyan
  • 07 六月 2023 (5 分鐘閱讀)
社會

企業應否採取更多行動紓緩生活成本危機?

社會

投資者出分力 填補社會「數碼隔閡」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4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