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可持續投資

構建可持續投資策略:放眼財務目標以外的因素

  • 22 九月 2021 (5 分鐘閱讀)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1年的全球暖化報告就氣候變化的速度及程度發出了強烈的訊息。這份長達近4,000頁的分析報告以「毋庸置疑」(Unequivocal)一詞形容人類活動對全球暖化的影響,並指出目前的情況比最初預期更為惡劣。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其對健康、糧食安全以及全球經濟的完整性構成嚴重威脅。近日出現多宗極端氣候事件,包括北美錄得創紀錄的高溫、橫跨地中海及加州的山火,另外中國及歐洲部分地區亦受到洪水侵襲。

197個國家的領導人將於11月齊集格拉斯哥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會議(COP26),討論如何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之內。根據IPCC,我們仍有可能達標,但極其量只能勉強完成任務1

責任型投資

要達到目標,各方需要採取協調且一致的行動,共同邁向更潔淨的經濟,減少我們的碳排放。我們現時有動力實現這一點,我相信這將令經濟前景更強勁、更可持續,並有可能提高長期財務回報。

我們有動機和力量透過投資來應對環境挑戰,並可利用我們的資金協助企業和政府過渡到淨零碳經濟。大家需要反思的是,我們現時的投資組合是否與地球和社會的可持續未來相一致,抑或正在加劇環境退化及社會不平等?

投資者需要注意投資於因環境足印而表現欠佳的企業的風險。我們認爲,具氣候意識的投資不會對財務目標的首要地位構成威脅,反而能讓我們補足和加深對這些目標的認識。從根本上而言,這關乎更妥善地管理財務風險。

可幸的是,我們日漸能夠利用分析、數據和組合構建技術讓投資組合呼應淨零碳世界這個遠大目標。在挑選證券時,評估氣候變化對特定業務及其未來盈利能力的影響至關重要。洪水及其他破壞性的天氣事件對企業有何影響?這對其營運、供應鏈和員工又意味著甚麼?

最近任何一宗消息都能説明氣候變化可如何及正如何嚴重影響企業,但那只是著眼於現在,隨著時間推移和極端天氣事件愈趨頻繁,有關風險只會有增無減。

此外,監管和財政方面亦存在風險。政府可以透過加稅來應對碳排放的影響。倘若企業需就排放溫室氣體支付更多費用,其盈利能力便將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投資者的回報,消費者亦有權不再支持這些企業。若某間公司被認為面臨氣候變化的風險或促成碳排放增加,消費者可以減少購買有關公司的商品及服務。

風險分析

我們有能力觀察企業並分析其業務各個範疇的排放量。我們可以評估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以及它們為減少碳足印所採取的措施。例如,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對企業強列施壓,要求它們詳細披露其營運對環境的影響。

另一項寶貴的工具是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該體系於2001年頒佈,是國際公認的量度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工具。根據該體系,企業透過直接營運(範疇1排放)、自身使用電力及熱能(範疇2)及整個價值鏈、售出的產品及自身所使用的服務(範疇3)排放二氧化碳,這種劃分有助投資者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資金在支持哪些項目。

此外,愈來愈多企業正公佈有關碳足印的計劃,而且得到獨立第三方機構認可的企業亦日漸增多,令投資者能夠通過更加詳盡的數據來追蹤企業的進度。

我們亦可以利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及碳數據,將資本投放在行業中表現最佳的公司,並剔除表現最差的公司。整體而言,這或能帶來改變,原因是從ESG的角度來看,表現最差的公司將面臨資本成本增加的局面。這意味組合要以行業中最佳的公司為目標,從而使投資組合整體的環境評分提高。

新機遇

然而,這不僅僅是關乎風險和剔除,市場上還有直接投資於綠色資產的機會:綠色債券、綠色房地產、林業等等。同樣,支援過渡至更潔淨經濟的新科技亦為投資者提供了大量投資機會。這種與能源過渡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現時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相當成熟,但規模仍有待大大提升,以全面應對氣候變化。

電氣化是投資者特別感興趣的領域──從交通運輸到住宅供暖,以至若干更浩大的工業流程。氫等替代燃料及其相關技術令人非常振奮,我相信此領域將帶來大量投資機遇。此外,需要變得更智能的東西亦與日俱增。配電網的主要電力來源來自各個可再生能源供應商,我們需要更有效地管理這些電網。

整體形勢

國際能源署(IEA)制定了未來數十年減少碳排放的路徑,並定下了一些里程碑,當中一些對投資者和某些行業的潛在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IEA指,2025年起將禁售化石燃料鍋爐,這意味替代供暖系統方面將會有大量投資。

同樣,組織假設,到2030年和2035年,全球新電動車和重型卡車銷量將佔50%,目前我們亦遠未達標。

到2040年,目前約90%的工業產能(當中大部分均依賴碳燃料)將達到投資週期終點。這意味將需要有大量資金。

重點是,投資者要理解並適應氣候變化對商業模式帶來的風險。環境足印欠佳及未有周詳考慮碳排放路徑的公司表現或跑輸,而在極端情況下,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擱淺資產由於政策或消費者變化的步伐而變得無法投資。可幸的是,投資者似乎迅速作出反應——永續投資策略正吸引創紀錄的新資金2

風險和機遇並存,不少企業和主題將在這場過渡中大放異彩。我相信,引領過渡的企業將成為所有行業的增長龍頭。然而,我們必須馬上採取行動。倘若大家共同朝正確的方向邁進,我們相信往後將能締造更出色的長期財務表現。要在未來幾年創造財富,我們便需要將現時的投資組合與往後更可持續的未來結合起來。

  • QVI2IENsaW1hdGUgQ2hhbmdlIDIwMjE6VGhlIFBoeXNpY2FsIFNjaWVuY2UgQmFzaXMg4oCUIOaUv+W6nOmWk+awo+WAmeiuiuWMluWwiOmWgOWnlOWToeacgw==
  • U3VzdGFpbmFibGVfRnVuZHNfTGFuZHNjYXBlXzIwMjEucGRmIChtb3JuaW5nc3Rhci5jb20pIC8gU3VzdGFpbmFibGUgRnVuZHMnIFJlY29yZC1CcmVha2luZyBZZWFyIHwgTW9ybmluZ3N0YXI=

相關文章

可持續投資

投資者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定息投資組合之原因及方式

  • by Bruno Bamberger, Liudmila Strakodonskaya
  • 17 四月 2023 (5 分鐘閱讀)
可持續投資

為何投資生物多樣性不僅在於發現問題,更意味著尋找解決方案

  • by Tom Atkinson, Ashley Keet
  • 17 四月 2023 (5 分鐘閱讀)
可持續投資

改變自然成本曲線:投資者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色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