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資產類別市場觀點

債市歷經痛楚後迎來價值回歸

  • 22 八月 2023 (7 分鐘閱讀)

重點:

  • 經濟數據持續強勁和通脹高於目標水平,令聯儲局在政策立場上選擇不多

  • 政府債券收益率已升至多年高位,但這亦預示著「價值回歸」,信貸市場似乎別具吸引力

  • 整體債券投資組合回報可能以息票收入為主,而非鉅額資本收益

今年夏天的債券熊市造成沉重打擊。政府債券收益率已升至多年高位,主因為市場擔心利率將長時間保持高企。

好消息是這為債券市場帶來價值,提高未來長存續期策略跑贏現金的可能性,有別於2023年至今的市況。達成此結果的條件是長期收益率需要再次下降。但這取決於現時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情景會否遇到挑戰。

而要想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勞動市場走弱和消費者抑制支出。截至目前為止,即使製造業陷入衰退、房屋市場疲弱及銀行貸款環境收緊,消費者的穩健程度讓人出乎意料。

現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於長期通脹預期,實際收益率接近2.0%,為全球金融危機前以來的最高位。對比趨勢名義GDP增長與隱含無風險借貸成本之間的長期關係,其水平亦處於高位 ─ 具體收益率約3.6%,而目前為4.3%。

實際收益率偏離擬定收益率(即預測收益率),往往會在聯邦儲備局(聯儲局)加息週期發生。隨著通脹率下降,我們似乎已接近週期結束。短期內減息的可能性不大,但當真正減息時,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將會回落。

即時回報和憂慮

債券在未來數月內實現正回報的能力,可能受到多項因素限制。首先,利率仍可能走高。聯儲局和其他央行樂見通脹下行,但通脹仍遠高於央行目標。現階段進一步加息,或預期利率最少保持高位至2024年,將削弱債券表現。

其次,經濟數據依然強勁。在就業穩定和收入上漲的情況下,消費者未有受利率上升影響。如消費開支未有減弱,經濟或可避免衰退,利率也會保持在高位,而聯儲局會將密切留意通脹回落停滯的任何跡象。據多數美國勞動市場數據顯示,就業市場仍然健康。按照多數宏觀經濟模型,失業率上升是通脹回落至目標水平的必要條件。

我們可更深入了解為甚麼貨幣緊縮超過500個基點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力,不及這些經濟模型。這可能是政策決定和活動之間的滯後時間有所延長。原因可能是因為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較為強勁。目前,經濟衰退尚未成真,因此沒有必要減息。近期收益率上升便反映了這一點。

經濟數據持續強勁和通脹高於目標,令聯儲局沒有空間發出貨幣立場軟化的訊號。與許多投資者喜歡的情景相比,未來利率走勢的不確定性仍然偏多 ─ 2022-2023年的緊縮政策將導致經濟衰退,隨之而來的貨幣政策迅速放寬。這種不確定性要求無風險利率前景的年期溢價更高,即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實際收益率與名義GDP模型隱含收益率的差異,反映了這種不確定性。

技術挑戰

挑戰長期債券交易的第三項因素偏向技術性。預測2024年聯邦赤字為1.7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財政部的借款重大。與此同時,聯儲局正縮減資產負債表,隨著持有債券到期,當局將不會再有新的買入行動。其他技術考慮包括日本改變收益率曲線管控政策的影響,以及中國嘗試支持人民幣(但可能需要出售美元)。我懷疑這些事件會否對國債價格產生重大影響,但這肯定會加劇負面情緒。

債券連續兩年錄得負回報之後,今年本應較為有利投資者。但許多固定收益策略的結果令人失望。高收益率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機會押注經濟衰退和低利率情景,惟短期表現可能持續令人失望。但投資者並非陷入完全劣勢。短期策略正帶來正回報,且情況可能持續。

經濟表現勝預期的好處,在於可令信貸市場具吸引力,回報比政府債券更高。企業和金融債券發行人有能力應付借款成本增加,其資產負債表和償債能力普遍無需擔心。大部分已發行債券的市場價格也低於面值,而「回歸面值」最終可為債券投資者帶來更佳回報。

債券表現不會長期令人失望。但我們需要接受債券收益率將高於多年水平,且債券投資組合的回報可能以息票收入為主,而非由大幅減息或央行買盤驅動的鉅額資本收益。我認為美國國債收益率不會達到6%,但也不會跌穿3%。這個範圍足以應付「新常態」商業週期,讓主動的固定收益經理產生任何投資組合應有的回報。

(所有數據截至2023年8月。資料來源:彭博)

Related Articles

資產類別市場觀點

東南亞:增長動力升級

  • by Ecaterina Bigos
  • 12 五月 2023 (7 分鐘閱讀)
資產類別市場觀點

銀行危機對科技業、貨幣政策及投資者有何影響

  • by AXA Investment Managers
  • 21 三月 2023 (5 分鐘閱讀)
資產類別市場觀點

2023年亞洲市場的三大趨勢

  • by Ecaterina Bigos
  • 09 一月 2023 (5 分鐘閱讀)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