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CIO觀點

非常週期

  • 24 二月 2023 (5 分鐘閱讀)

這個商業週期包括了一些熟悉的元素:勞動市場緊張、通脹和貨幣緊縮。然而,還有許多獨一無二的情況。疫情期間,全球GDP以記憶所及的最快速度下跌,其後回升。自此,通脹一直處於今個世代的最高位。期望一切迅速回復正常未免極端樂觀,尤其是地緣政治環境仍風險處處。通脹、利率和增長短期內未見確定,投資者或需繼續面對意料之外的事情。好消息方面,科學發展有助我們在未來達致更優質、清潔及可持續的增長。下一個工業革命階段,將迎來獲利機會。

不正常週期

我們逐漸看清目前並非正常的商業週期。前景難以預測,且大有可能出乎預期。我們需要嘗試了解三大主題:重新設定貨幣政策;疫情的後續衝擊;及由科學主導金融的長遠增長主題。所有主題均對現行週期、未來增長和通脹及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通脹與利率

通脹是一個表徵,由多年貨幣寬鬆、疫情和俄烏蘭戰爭造成供求中斷引致不平衡而造成。去年的通脹迫使貨幣政策徹底改變。經濟師、金融市場參與者和央行行長似乎並不知道這種改變會在何時完成,及最終造成的影響。央行希望改變現狀,官員表明他們正在關注數據。他們誤判了2022年的通脹升幅,並擔心通脹能否充分回落。因此,如數據公佈偏離全球在疫情前通脹2%的美好環境,均意味著央行官員可能更加鷹派,市場預期最終利率再度上調。

屢創新高

繼上一輪在2月初加息以來,美國、歐洲和英國的市場隱含利率高峰已上升25-50個基點。除非數據回軟,否則我認為在3月中的下一輪央行會議後,市場仍會有類似反應。官方利率每次增加,均可能令市場預期未來再度加息一至兩次。只有央行首肯,市場才能真正轉向——即物價和勞動市場數據軟化,央行行長願意表示加息行動已經結束。我們似乎仍未達標,但市場對此引頸以待。

2月債券錄負回報

收益率上升,債券繼在1月錄得極佳表現後,為投資者帶來一些負總回報。收益率曲線仍然向負面傾斜,隔夜利率遠期市場的中期平衡利率方面,美國和英國市場為3.5%至4%,歐元區則為約3%。數字低於現時水平,但遠高於疫情前的利率水平。此外,央行儲備減少和銀行貸款標準收緊,導致廣泛貨幣增長崩潰。這可能造成多種後果,由低估通脹壓力而緊縮程度不足,以至政策過度限制的錯誤。

下行之路未見順利

由於能源價格下跌、供應鏈問題減少及一些地區的經濟活動轉弱,通脹應會繼續下行。但勞動市場仍然緊張,為工資增長加快構成風險。工資是眾多公司最重要的成本,工資上漲會侵蝕利潤率,即利潤減少。這意味著為支持增長所提供的資本減少,股票持有人的投資回報可能降低。

去年,消費物價指數(CPI)的按月升幅遠高於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升勢需要回落。截至目前為止,1月CPI數據仍然遠高於1月份的歷史平均水平,尤其是美國。除非按月通脹數據回復正常,否則全年通脹暫時不會降至疫情前2%的水平。另一個重點是通脹使央行行長維持鷹派立場,促使利率預期繼續高企。最終信貸和股票將受到打擊,因利率越高,達成「軟」著陸或「不」著陸將更加困難。

疫情的後續影響

疫情對市場仍然構成後續影響,尤其可見於勞動市場,工人短缺,且參與率尚未完全復甦。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許多經濟領域因為封鎖而備受打擊——以醫療護理和酒店業為例,人手水平才剛剛回到2020年2月的水平。疫情期間,我們的工作模式加快轉變,因此,我們目前看到的數據能否反映勞動市場實況仍屬未知之數。值得留意的是,現時勞動力短缺,且通脹工資有增長。英國方面,脫歐是為主要因素之一,而其他地區則普遍因為疫情。無論如何,企業和政府均需要作出回應,意味要在自動化方面加強投資。這代表了當局需要制訂影響勞動力供應的政策,包括稅收、培訓、福利和移民。

地緣政治

疫情、能源危機及由此引致的全球貨幣政策轉變,繼續讓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地緣政治趨勢使形勢挑戰重重,這些因素互相影響。疫情令供應鏈中斷,使公司深入考慮物流和安全問題。超級大國的關係惡化,則加劇了相關擔憂。擔憂更已成真,因相關政策已促成——美國已立法限制向中國供應科技。一些美國科技公司曾把中國作為廉價製造基地,生產由美國智能資本設計的產品,這種商業模式正備受威脅。此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達一年。能源價格已回落至戰前水平,但政治風險增加,迫使西方政府把更多財政資源調配至國防。

科學

在種種困境之下,我們仍有一些正面的結構變化。利用     科技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生產力(或兩全其美),為全球生產能力帶來重大變化。應付氣候變化的需要,加上新冠疫苗的開發速度,使科學的重要性高於金融。未來,資本部署將更有效率。我過去曾經描述過一個世界:來自太陽和風能的清潔能源,為消費者和企業(能源系統民主化)帶來巨大優勢,同時可減少依賴化石燃料的限制,這種資源在爆發主權衝突時,往往被作為武器之一。推動清潔能源的科技發展步伐迅速,這可見於企業開支和政府行業政策。最近引起我注意的另一個消息是電池生產成本和政府補貼下降,令Tesla基本電動車型號的價格,低於美國普通內燃機汽車的成本,且兩者有著一些差距。

股票、科學與增長

生物科技進步有助開發新藥;物流鏈、運輸網絡及生產設施進一步自動化;人工智能應用在眾多服務業領域,這些發展均令人非常振奮。資本已開始流入相關活動,且速度有所加快,從經濟利益看,收益可能大增。環球經濟在本世紀遭受無數次衝擊,但科學可為未來提供更大的穩定性。流入科技的資本,可推動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醫療護理進步可改善人類福祉,且能夠降低能源資源衝突的風險。與支持日趨複雜的金融架構相比(潛在經濟現金流極難識別),這應該得到更多回報。

中國在疫情過後將繁盛發展?

這些都是高水平觀察,但有時我們需要遠離屏幕、忽略市場評論,並思考現實世界。我們的確面對很多短期不確定性,不過我們已知道利率偏高,即是說我們或可從投資風險較低的金融資產獲取更多收益。債市的收益率相對較高,投資債券的大部分回報來自收入,尤其是短期策略。因此,當增長不確定時,收益率向上往往可支持重視收入的策略,就如現時一樣。放眼未來,信貸極具吸引力(正如我上週大力宣傳般),原因是利率即將見頂,如利率的長期預測正確,我們或可受惠於巨大的信貸風險溢價。

在後疫情的經濟主題上,中國是在全球值得留意的股票市場。經濟在2021年至2022年復甦,所有地區的企業盈利大增。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已連續五年持平,甚至錄得負增長。重新開放和更加側重增長的政策,可以推動盈利,或可為該市場的投資者貢獻可觀回報。

長遠增長

長遠而言,我們應聚焦增長。結構性的變化可提供增長機會。脫碳科技漸見便宜,且獲得更多補貼,意味著全球適應淨零排放之際,這類科技將強勁增長。加快採用人工智能,將促進價值鏈的軟件服務和科技製造,同時提高有能力採用和使用這類科技的企業的生產力。不論人們怎樣看加密貨幣,數碼化未來仍需要發展一段時間,才能提供金融服務、智能合約,甚至如政治允許,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務,包括收取和退還稅款,以至醫療護理和教育等。過去20年,數間知名科技公司的盈利呈非線性增長,情況可能再次發生。看看錄得非線性增長的板塊,便能發現科學可較金融帶來更大動力。

Related Articles

CIO觀點

值得延長債券年期

CIO觀點

硬著陸或推遲,氣氛偏向承險

CIO觀點

不確定之旅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