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環境

綠色、社會和可持續債券問答:社會影響力投資及其他

  • 07 六月 2023 (5 分鐘閱讀)

可持續債券(綠色、社會和可持續發展債券之統稱)不斷增長,幾乎已成爲影響力投資的代名詞。投資者對該資產類別愈來愈興趣,亦希望了解不同債券背後的細微差別。

這次我們會談到社會債券、可持續債券以及安盛資產管理如何協助推動可持續經濟轉型的問題。

1. 在尋找積極社會影響力策略時,投資者應該考量什麼?

發行社會債券(包括綠色債券)應遵循一定標準:它們應該提供高水平的透明度,以及可透過關鍵績效指標來衡量的明確結果。不過,目前此類標準的水平和質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制訂積極社會影響力策略時,對專案有透徹了解並與發行人定期溝通很重要。

在安盛資產管理,我們會以獨有的可持續債券框架驗證的此類債券,以挑選出有可靠可持續策略、並提供透明兼可衡量影響的發行人。

雖然社會債券發行人的數量在過去幾年有所增加,但目前尚未成爲大市場。要發展出更多元化的積極社會影響力策略,我們就不能只留意社會債券。具有高環境、社會和管治 (ESG) 標準,並爲社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積極貢獻的發行人所發行的可持續債券和傳統債券,都是值得留意的投資選擇。

當積極社會影響債券策略的範圍擴大,除了可提升整個資產類別的可信度,亦有助促進多元化,提高流動性和收益率。

2. 可持續債券仍是很新的事物,我應該了解些什麼?

一些投資者會將可持續債券與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混淆。可持續債券的作用是爲綠色和社會倡議相結合的項目融資或再融資,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的目標則與其氣候承諾相關,若未達到目標就需支付更高的票息。

部分綠色項目會同時帶來社會影響,同樣地,部分社會債券或可帶來綠色協同效益,因此「可持續債券」分類有助發行人盡可能準確地爲項目定位。可持續債券應遵循與綠色和社會債券類似的實踐標準,提供透明的量度結果方法並以結果爲導向。

這資產類別正在穩步增長,資產管理規模達到5070億美元1 ,行業亦日益多樣化,我們認為這可被視爲更廣泛可持續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3. 你們如何以相關且有效的方式推動可持續經濟轉型?

我們希望透過三種方式推動可持續經濟轉型:

偏向保守的可持續債券框架

我們的可持續債券框架有一套健全的流程來定義和監察符合條件的綠色、社會和可持續發展債券。該框架屬於我們更廣泛的固定收益流程,而非只是環境、社會和管治的部份。我們希望透過獨有的可持續債券框架,爲投資者提供較保守的債券選擇:僅包含能提供可衡量影響以及可信度高的可持續債券。

持續與發行人溝通

我們相信與發行人共同參與是成功的關鍵。我們每年透過專門的責任投資分析師與大約 60 家綠色、社會和可持續債券 (GSS) 發行人接洽,與發行人共同制訂流程,確保任何行動都得到跟進和推進。

例如,2022 年,我們會見了 54 家發行人。除與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綠色債券原則的建議保持一致外,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策略和前瞻性抱負的一致性。隨著愈來愈多的發行人制訂具體的環境、社會和管治 (ESG) 目標,我們已看到了一些積極成果。另一方面,由於我們更高的預期,部分發行人 ESG 狀況不佳、抱負不足是決定 2022 年某些 GSS 發行不符合條件的重要因素。

我們與 GSS 發行人進行的另一次討論是關於其如何整合歐盟分類法「不造成重大傷害」(DNSH) 和最低社會保障 (MSS) 原則的。雖然我們看到,有愈來愈多的發行人符合分類法的技術標準,但就 DNSH 和 MSS 而言,情況卻大不相同。這些標準缺乏全面和公認的定義,發行人正在努力尋找一種適當的方式來進行整合,這是可以理解的。這將是我們 2023 年參與 GSS 發行人實踐的一大重點。

推動可持續債券市場發展

我們相信作爲責任型投資管理人,我們應該將專業知識提供給更廣泛的市場,以協助建立健康可持續的債券市場。如上所述,我們在以不同的方式踐行這一點,例如加入行業團體並爲發行人提供指引。我們還經常與承銷銀行進行討論,以分享我們的 GSS 資格標準、對某些交易的看法或對發行人更廣泛的 ESG 期望。我們認爲這是在整個市場傳播我們觀點和期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 U291cmNlOiBBWEEgSU0sIEJsb29tYmVyZyBhcyBvZiAzMSBNYXkgMjAyMw==

Related Articles

環境

投資者怎樣參與可持續旅遊和交通的發展

環境

明確邁向淨零

  • by AXA Investment Managers
  • 22 十二月 2022 (5 分鐘閱讀)
環境

第27屆COP:能源危機之際 氣候會議難予厚望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